在成为一个“会说话的人”之前,让我们先成为一个“会思考的有心人”。 我们总是认为,有人能在所有场合都说出合适的话来,能和所有人都聊得来,三言两语便可打动人心,掌握了这些技能的人能收获幸福的生活…… 抱着这些期待去理解说话、学习说话,常常使我们感到挫
01
举个例子,你去电影院看完电影,你说好看,朋友问哪里好看,你支支吾吾半天,说了一堆空话套话,体验到了一种强烈的阻塞感,终于不耐烦地说:总之就是好看啊。
02
《杨澜访谈录》已经采访了不少国际政要,但是从来没有一个人像克林顿这样,一进房间就和每一个人握手的,我是指每一个人。从摄像师到小助理,一一握手,并询问对方的名字,而且握手的时候还看着对方的眼睛,搞得好几位小伙伴都不好意思了。明知道他也不可能记住这么多人的名字,但大家都感到被尊重。
罗振宇老师曾说过一个故事,有次他去采访当时因《品三国》而红极一时的易中天教授,那时他还是个不知名的编导,但在私下见面时,他只用一句话就打动了易中天:“我几乎读了您所有的书,我觉得《艰难的一跃》才最有价值,绝不是《品三国》可比的。”
易中天当即站起来,同他握手:“小伙子,你懂我,这的确是我最重要的一本书。”
“我下面的话肯定会让你不舒服,所以我纠结了半天,但还是得和你说。”“
我有件事想和你聊,又担心聊得不好会伤害我们之间的感情,你也知道我是个情商不高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