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一些伴随多年的职业鸡汤
卡碧恩    2023-08-31
不提赚钱升职加薪,稳定的经济收入,工作之于我们的内在动力,除了做有价值事情带来的成就感,另一大部分就是形而上的东西了:每天占据你大量时间和精力的东西,如何让你见证一些事情,又塑造你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很久不写鸡汤,随意写一些我在职场上坚持的 bull


Be present, and at the table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一个乙方的广告咨询公司,与现在的互联网大厂不同之处是我们会有大量时间和客户沟通(开会)。虽然是团队作业,但是会议由我的 PM 还有 Account Manager 主导。一开始的时候,遇到与我无关的话题,我就开始做自己的事情,因为我知道后续 PM 或者 BA会帮助我整理需求。后来我的 PM 看到了以后,非常直接但温柔地跟我说:你的 PM 不仅仅是唯一获得信息的来源,在会议上时,希望你更好地做到 “be present and at the table”,这样很多 context 你才不会被丢失,你的设计会更好。

这句话当时给我幼小的心灵留下了“重创” 哈哈。从此之后,在我短短的职业生涯中,只要有我在的会议,我都尽可能在会议上 “at the table”。其实并不是要求你有所谓的“责任感” 和行动上积极争取话语权,而是对环境和信息保持敏感,知道 what’s going on。大家在找到你的时候,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沟通成本,你自己做执行的时候也会被更多的信息 informed。



Always have an opinion


我的第二任老板,总结来说就是最危严,最难揣测,但是也是促使我进步最大的老板。我当时以一个非常 Junior 的状态进入公司时,还以为老板会各种循循善诱,耐心指导。结果第一局就把我震到了,1:1 的时候,我的老板非常直接地跟我说:“你是个成年人,你应该清楚你想要从我这里获得什么帮助。所以我们 1:1 的时候不应该是我来 review 或者让你汇报工作,you should drive this conversation。“

就是一整个,”No one else knows what you want better than you do, go and figure it out then ask for it.” 的气场。

后来在做设计的时候,我的老板总是在倡导 designers should always have an opinion:我们支持很多探索,但是你应该有所倾向和判断,这是你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Methods and process work


无论中美,整体设计教育是由 80% 方法 + 20% 实践组成的。步入职场的第一层价值观崩塌的瞬间就是,你学的那些东西,你的工作伙伴,不懂,也不认。无论 PM 还是 Engineer,恨不得你今天接到需求,明天就有一堆 polished UI 摆在所有人面前。

为了让我的合作伙伴开心,我当时接到需求的第一天就开始和 PM 聊,sketches,讨论,不断反复核实我是否正确理解了需求,UI 都出了好几版。

我老板看到后,说,你先慢一些,先去找使用这个工具的人—— 我们内部的 sales 去聊聊。然后用一周的时间画一个 diagram 吧,我们再来 review。如果 PM 那边要的急,我去跟他们说下。

之后,在一个平平无奇的下午,我的老板和 mentor 把我拉到一个会议室,从广告行业的领域开始,讲到使用广告平台的人的背景和他们的工作以及目标,再到当下做的项目。他们没有告诉我答案,而是不断问我问题,让我自己一个人画出了大概的流程图。

“方法和流程是有效的,不要觉得学校学的东西没有用。”

后来过去很多年,我现在意识到,我们首先要尊重自己的教育背景,尊重所学的东西,别人才会尊重你的专业度。不要觉得学校里的东西是象牙塔,智慧之人自会学习如何运用到合理的场景。当你自己对自己所学有偏见时,他人更会对你的专业更会带着偏见去 judge。


Regardless of the tools


忘记工具本身。这个是我的 mentor - Wei, 亦师亦友,带给我的。也是我做工具设计的初心。这个是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在做工具的设计的时候,不要满脑子想着工具的交互和形态,持续在 UI 范式里无意义的摩擦。跳出来换个视角看问题,先抽象,后具象,或许有不一样的启发。

一个不好的习惯,我也是时常提醒自己,在遇到比较难以解决的产品或设计问题,尽量抑制住去看其他产品的冲动,而是先冷静下来, frame the problem first —— 这个我也没有做得很好,尤其在国内节奏快的环境下,看到一个现成方案带来的甜头实在太能抚平压力了,以及在合作中具有以一敌十的杀伤力。一个好笑的大厂现象,你的同事可能不相信你的观点,但是一定相信竞品的观点。但如果这个观点是从竞品团队的某个人说出来的,你说你的同事信不信他的观点呢?:P

我现在觉得,所有的工具都是中间层,都是完成工作的媒介,只要是媒介,都有无穷无尽优化、提升和被替代的可能。前几天还和人聊起设计软件的 AI 化,自己开始大放厥词:所谓 UI UX 设计的 vision 肯定是要摆脱“组件”这种中间态的“概念”。组件这种实体的诞生是为了提升效率,但其实组件本身没有任何价值。哈哈,又回到了之前说什么是设计,it should focus on the big picture aspect of designing for interactions - people, organizatoons, culture, contexts and systems.


你的视角很局限


被个人主义洗脑了很多年,我也在回国的经历中一点点中西结合地进化着。我一个最大的鸡汤收获就是“你的视角很局限”,要获得足够的信息再去判断。

这个 takeaway,是我在大厂纷繁复杂的各种利益群体中游走,经历了很多次 drama 后非常深刻的鸡汤。这个视角局限,不是个人可以解决的,是组织架构造成的信息 gap,你会天然地具备一些有偏差的观点。当知道这个假设后,会有一些好处:

    • 减轻利益冲突感的愤怒和不解

    • 有了更多了解上下文和信息的动力

    • 更好地去沟通和合作,更有效地解决问题

我当时犯的一个错误就是,以为自己掌握了信息的全貌,觉得自己要开始拯救世界了,其实我并不具备解决这个问题的信息和资源。

但是话说回来,不就是因为这些局部的火花和 advocate,才能让更大的群体发现这些平静下的问题?所以,都是选择。我的选择通常都是下面这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