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的公司来电话了,到底要不要跳槽,要不要再面几家看看…… 高考填志愿真纠结,城市、专业、学校到底以什么为准…… 买房,看中一套房子,不订下来怕错过,订下来又怕遇上更好的, …… 这些决策,要考虑的因素太多,每次都是两眼一抹
这两类决策,都有两个共同的特点:
1、要考虑的因素总是很多,前者容易顾此失彼,后者的决策成本高于收益;
2、有一些因素是相互矛盾的,必须有所取舍,比如租房子,离公司近的房子贵,便宜的房子要花上大量通勤时间。
有没有一种针对所有情况的“万能决策模型”呢?
还真的有,这个决策模型至少在大部分决策场景,基本都能用上,这就是——“不可能三角形”决策方法。
各种各样的“不可能三角形” “不可能三角形”这个概念,又称“三元悖论”,它是说,一个国家不可能同时实现“资本流动自由”,“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的稳定性”这三个目标,必须放弃其中一个。 这个不可能三角形的名气如此之大,以至于后来出现了各种“不可能三角形”。 比如,高考填志愿不可能三角形:城市、学校、专业。 除非你是状元级学霸,否则三项因素中,你就得放弃一项,重点比较一项,还有一项划一个基本要求线: 此外,还有各种“不可能三角形”—— 个人资产配置的不可能三角形:收益性、安全性、流动性 产品设计的不可能三角形:成本、性能、可靠性 项目管理的不可能三角形:范围、时间、成本 找工作的不可能三角形:收入、要求、发展空间 为什么有这么多不可能三角形,是跟风模仿?还是确有规律? 答案是后者,想要理解它的普适性,先解释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放弃一个“选项”? 为什么要“去掉一项”? “不可能三角形”不是一个对现象的描述,而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考原则。 三项都好,说明你必然在某一项上浪费了一些资源,这背后就是经济学的理论基石——稀缺性与比较优势。 经济学所指的“稀缺性”是指,我们做一件事时,可支配的资源总是有限的,而想达到的目标可以是无限的; “比较优势”是指,稀缺是相对的,是自己跟自己比,总有一些领域比其他领域更有优势,更值得你投入。 “不可能三角形”,就是帮你聚集目标,匹配资源。 你可以借助这个三角形去思考,什么目标是你最在意的,什么资源对该目标的效用最大,为了追求这个目标,你愿意放弃哪些目标和对应的资源。 以产品设计的不可能三角形为例,这三项,成本影响了产品的定价,而产品的定价代表受众的大小;性能往往受制于技术能力,可靠性代表你希望未来获取哪一类客户,是可用就行,还是一点都不能出错。 如果你是一家小公司,一开始没有这个资金实力去开拓整个市场,但创始人都是行业大牛,可以开发出高性能的产品。 那么,这两种特征,就决定了你应该放弃“成本”这一项,面对高端市场和专业用户,专注于高性能及高可靠性的产品。 从一个“三角”到另一个“三角” 三角形是一个非常稳定的模型,它可以模拟现实生活的种种状态,用三个因素拟定出一个完美的状态。 比如说有一项工作,它同时具备“收入高、轻松、上升空间大”三项特征,就可以被认为是一个稳定的工作。 很多人的生活之所以没有变化,没有进步,就在于太过“稳定”,反而不敢打破它。 但由于资源的约束,大部分人只是低水平的稳定性——收入不高不低,工作不多不少,上升空间可大可小,远远无法达到完美。 三角形最具有稳定性,但稳定态不是事物的常态,在巨变的时代里,稳定只是一种幻觉,不具备“反脆弱性”。 “不可能三角形”就是帮助我们走出这种低水平的“稳定态”的利器,它可以不断更换“放弃项”,让我们的产品、工作、人生获得更高水平的“不可能三角形”。 仍然是上一个例子,当你的第一代产品在“成本、性能、可靠性”这个三角形中,放弃了成本,选择了高性能高可靠性的专业产品,并取得了成功后,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一个中型企业。 如果再想扩大业务收入,可能要突破原先的专业用户市场,此时,你就无法再放弃成本,你就要考虑,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构架另一个中端价位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