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低层人脉就是猎头寻访过程中的普遍接触到的人选。猎头与人才之间互有知识类信息的交换,即成为猎头的底层人脉,比如行业知识、职能知识、岗位知识、职业规划、岗位 KPI 的情况和工作内容上等相关的信息。毕竟是刚开始进行接触,信任度并没有达到一个突破关系瓶颈的阈值。而在初次接触的过程中,猎头更应该尝试性地去判断人选的一些需求,用帮人的方式去求人,来建立一个之后可以长期开启的话头。例如不是自己专注的行业或职能岗位的推荐人选,或者是目前职级并不高的推荐人选。与底层人脉不同的是,猎头和人才之间已经建立了一个围绕职业或机会的沟通环境,同时有了更多信息上的交换,例如猎头对该机会的一些深入了解和判断,人选自身的求职动机、求职偏好等。这些中层人脉是猎头从底层人脉中筛选出来的。进入面试流程的人才,通常也是猎头的中层人脉。猎头对给予这些信息的人才也会非常重视。除了需要长期维护的高端人才外,还包括自己深耕行业中的资深人士,可以通过他们获取最新的、核心的行业知识和信息。这部分人是我们常说的专家、大咖,可能并不一定需要为他们提供新的职业机会,通过他们进行人脉转介绍、BD、进行行业调研等活动同样也能让猎头获益匪浅。
而从底层人脉发展到核心人脉,需要我们猎头去主动地付诸行动:初次沟通没有产生效果也不要气馁,有效的信息交换往往需要长期的坚持。在初次的给予信息后,留下供之后沟通的线头,潜移默化地建立起与人选的信任,从而发展出初级的人际交往。通过不断的沟通-回应循环建立起更进一步的信任。沟通的范围不仅仅局限于职位相关,人选的一些爱好、职业生涯的规划或者工作中的一些烦恼,都是很好的沟通话题。将聊天的氛围从“公事公办”转化为“朋友聊天”,这是转化中层人脉的基本方法。人与人的交流必须要有发送信息-反馈信息的循环,回应越多,人脉也就更稳定。猎头需要给予人选一些提供职位之外的帮助,我们也可以视为额外的“增值服务”。比如简历优化、面试辅导、离职辅导及入职跟进等等。让人选感受到付出的同时,是有所回报的。这也是我们为了升级人脉投入的一种额外成本。在人脉关系的维护中,除了理性方面的“交换”之外,还需要一点“感性”因素的维持,构建一些与人脉对象共同完成的事情,强化共同的回忆。比如一起参与某项大型活动,一起长期地参与某项运动,组建一个共同的社群,甚至像我们一位同事一样,组织这些朋友一起参加的联谊。
赢得别人的信任,除了你的专业技能之外,你还需要投入情感。让别人感受到,你是个真实的人。而这些回忆,会成为我们搭建核心人脉的起点。除了这四个步骤之外,我们还应该了解到:构成猎头人脉的绝大部分 “好友”,一开始其实都是基于“利益交换”而被连接到一起的。既然是利益交换关系,那么能换回来多少价值,也就取决于自己能给出去多少价值。用我们所掌握的信息和服务来交换人选的“信任”。而在“交换”这件事情上,所有的人都喜欢甚至偏爱一种交换就是“公平交换”。之所以有些猎头被人才拉黑,是因为有时候目的性太过于明显,让人选觉得是在利用他的职业变更来挣钱,是在纯粹的索取。要避免这样的情况,继而运营好我们自己的人脉,就需要不断地提升自己,让自己所能掌握、调用的资源更多,让这个过程更加的公平。